Commons:Wiki Loves Monuments 2018 in Taiwan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得獎名單

賽事規章

通用規則

  1. 所有參賽照片都是由上傳者自行拍攝。;
  2. 參賽照片應在賽事期間內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或代理的外部網站(例如Flickr),特殊個案將會獨立審查;
  3. 預設的授權為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BY-SA 4.0);
  4. 所有的照片都應該要有一個辨識碼,這個辨識碼會在參與者上傳的時候提供;
  5. 參賽者需要在維基共享資源(或其他上傳照片的中介平台)提供其電子郵件地址以便後續的獎項聯繫;
  6. 每個國家都可以提名十張進入國際徵選。

臺灣本地賽事規則

參賽資格
不限身份,均可參與
報名方式
  1. 參賽者應註冊維基帳號
  2. 應透過本賽事頁面提供的上傳介面上傳照片
  3. 上傳的作品名稱應包含古蹟名稱
  4. 參賽作品拍攝之對象,應列於臺灣各縣市文化資產列表中的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諸類中
  5. 參賽者上傳作品數量不限

評審與給獎

  • 由 Wikimedia Taiwan 指定之評審團評選。
  • 入選十名不分名次,可代表臺灣參與第二階段國際徵選
  • 除入選十名外,由評審團圈選優秀作品若干。
  • 入選獎及優秀作品可獲得獎狀、獎品,獎品項目另行公告。
  • 同作者可以多個作品分別得獎,唯為鼓勵參與,入選十名將以讓更多不同參賽者獲得為原則
常見問題

上傳的照片有需要遵循哪些必要的規格?

我們對於相片的規格並無普遍通用的規格規範,鑑於維基愛古蹟的活動主旨就是要盡量收集可以用於維基百科的照片,故所有自己拍攝、自己上傳的照片,只要符合基本規則同時滿足維基共享資源的收錄準則,那就是此次賽事所能接受的照片。本地的組織者與評審可以定義特殊的在地特別規範,並且從中選出得獎者。

我們建議直接上傳照片原檔,或是只對原檔做些微的色彩調整。過度的修圖可能影響評審的評價;而裁切或縮放以致過小的圖片將失去參賽資格。

在地的評審如何組成?

維基愛古蹟的照片不是有就好:這是有關古蹟的照片、「古蹟之美」的照片、同時也要符合適合搭配維基百科(或其他維基媒體計畫)展示「古蹟之美」的照片。因此,不論是本地或國際賽事,評審應該考量到上述的價值衡量準則來選擇得獎者。

為了平衡這三面的價值,並且也讓維基外部的支持者與夥伴能夠參與,過去大部分的評審團都納入了專業攝影師、文化古蹟的專家、維基人,這三類身份的人共同評選。在部分的國家也有公開投票的獎項,由當地維基社群來選出他們最喜愛的照片,但這樣的獎項應該是列為在評審團「常態選出」的照片之外的獎項。

我的圖片將如何被應用?

所有的參賽圖片都應以CC-BY-SA 4.0授權或其相容授權上傳,意即只要對方標註您的姓名、並將改作的衍生創作以相同方式授權的情況下,就可以自由地使用(包括商業使用)。同時,此授權無法撤回。如果您發現使用者未遵照CC-BY-SA 4.0授權使用您的作品,例如並未表明作者,您仍可以主張您的著作權利。

通常我們會在維基媒體計畫(例如維基百科)的古蹟條目中引用賽事作品。當然,有時候照片眾多,編者會依照條目內容需求選擇合適的配圖。未被使用的圖並不意味沒有用,很可能在其他相關的內容中仍可以使用到。

參考資訊

關於

維基愛古蹟」是一個拍攝文化資產的攝影比賽,起源自2010年的荷蘭,逐漸演變成全球賽事。2016年時已擴大到42個國家響應,共上萬位攝影師,總計二十七萬五千餘張的各國文化歷史文物的珍貴相片,為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全球規模最大的攝影比賽。

活動時間搭配九月份全國古蹟日活動,於每年的九月進行。參與者拍攝各地的古蹟、歷史建物,並以創用CC的授權方式貢獻至維基共享資源計畫(Wikimedia Commons),再由評審選出優勝的照片。獲勝作品的攝影者將獲得獎品,同時攝影作品也能於維基百科網站上輪播。比賽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地區性的初賽,由各地的社群負責籌辦。選出優勝作品後,進入國際的決賽,決賽由另一組評審評選。

合作伙伴

  • 徵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