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796-11240 經濟學原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635 × 7,289 pixels, file size: 49.2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4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經濟學原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張之傑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經濟學原論
Publisher
北平三民學社
Description

分5編,編首為「總論」,其餘各編分別論述消費、生產、價值價格、分配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經濟學之概念
第一節 經濟學之用語
第二節 經濟學之界說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界說之分歧
第三款 界說之分析
第三節 經濟學與各種科學之關係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與經濟史之關係
第三款 與政治學之關係
第四款 與倫理學之關係
第五款 與法學之關係
第六款 與其他科學之關係
第四節 經濟學與哲學之關係
第一款 緒說
第二款 宇宙觀與經濟學說之影響
第三款 等差觀與經濟派別之分歧
第四款 人生觀與經濟論調之歧異
第五款 人性觀與經濟理論之推演
第六款 結論
第二章 經濟行為
第一節 經濟行為之意義及要件
第二節 經濟行為之種類
第三節 經濟行為與經濟原則之關係
第三章 經濟
第一節 經濟之意義及要件
第二節 經濟之種類及發展
第四章 經濟組織
第一節 經濟組織之意義
第二節 經濟組織與經濟生活之關係
第三節 經濟組織與經濟道德之關係
第五章 經濟原則
第一節 經濟原則之用語
第二節 經濟原則之解說
第三節 經濟原則之真諦
第六章 經濟法則
第一節 經濟法則與科學法則
第二節 經濟法則之意義及類別
第二編 消費論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消費論之沿革及地位
第一款 消費論之萌芽
第二款 消費論之停頓
第三款 消費論之分立
第四款 消費論之發展
第五款 消費論之成熟
第六款 消費論之前途
第二節 消費之意義及性質
第三節 消費之種類
第四節 消費之分析
第五節 消費之進化
第二章 欲望
第一節 欲望之意義及性質
第二節 欲望之分類
第三節 欲望之法則
第三章 財物
第一節 財物之用語及概念
第二節 財物之界說
第三節 財物之範圍及種類
第四節 財物與富及財產之區別
第五節 財物之價值及效用
第四章 效用
第一節 效用之概念
第二節 效用遞減之法則
第三節 效用遞減之兩面觀
第四節 效用遞減之差別及限制
第五節 界限效用均等之法則
第五章 奢侈
第一節 奢侈之意義
第二節 奢侈之辯護論調
第三節 奢侈之反對論調
第三編 生產論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生產及生產論在經濟學上之位置
第二節 生產概念之變遷
第三節 晚近生產之解釋
第四節 生產之範圍條件及類別
第五節 生產營利與不生產
第六節 生產與消費之關係
第七節 生產之要素
第二章 土地
第一節 土地之意義及性質
第二節 土地之報酬遞減法則
第一款 報酬遞減之原理
第二款 報酬遞減之時機及影響
第三節 土地與私產制度
第一款 土地所有之制度
第二款 私有財產制度之概念
第三款 私有財產權之起因
第四款 土地私有之弊害及地權平均之必要
第三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之概念及本質
第二節 勞動之種類
第三節 勞動之關係
第四節 勞動之制度
第五節 勞動之要素
第一款 勞動力與勞動心
第二款 勞動力之大小
第三款 勞動心之強弱
第六節 勞動之調和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勞動調和之種類
第三款 分工之利弊及條件
第四章 資本
第一節 資本之語源
第二節 資本意義之變遷
第三節 資本概念之發展
第四節 資本之特質及界說
第五節 資本與土地之區別
第六節 資本之種類
第七節 資本之構成
第一款 資本構成之原因
第二款 資本構成之多寡及其原因
第八節 資本之流通力及紆迴性
第九節 資本之集中傾向與節制之必要
第五章 技術與機械之應用
第一節 技術之意義與機械之概念
第二節 機械應用之利弊
第三節 機械應用之條件
第六章 企業
第一節 企業之概念
第二節 企業之起因及特質
第三節 企業之種類
第一款 大企業與小企業
第二款 公企業與私企業
第三款 個人企業與共同企業
第四款 公會企業
第五款 公司企業
第六款 同盟企業
第四節 企業之趨勢
第四編 交易論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交易論之位置及交易之意義
第二節 交易之起因
第三節 交易之機關
第二章 價值
第一節 關於價值學說之發達史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勞動說
第三款 生產費用說
第四款 效用說
第五款 界限效用說
第六款 折衷說
第二節 價值論之否定說
第三節 價值論之地位
第四節 價值之意義及要素
第五節 價值之分類
第六節 價值與價格之區別及關係
第三章 價格
第一節 價格之概念
第二節 價格之種類
第三節 價格變動之原因
第四節 供需之增減與價格之變動
第五節 價格循環及決定之法則
第六節 獨占價格之標準
第七節 實物交易之價格
第八節 價格與贏餘效用
第四章 貨幣
第一節 貨幣之發生
第二節 貨幣之功用
第三節 貨幣之利弊
第四節 貨幣之意義
第五節 貨幣之種類
第六節 格萊霜法則
第七節 貨幣之材料
第八節 貨幣制度之變遷
第九節 法貨制度
第十節 鑄幣論
第一款 國家之造幣專權
第二款 造幣之機關
第三款 造幣之技術
第十一節 貨幣之本位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複本位制
第三款 單本位制
第四款 跛行本位制
第五款 金匯兌本位制
第六款 國際複本位制
第七款 新複本位制
第八款 金銀合成本位制
第九款 計表本位制
第十款 其他之本位制
第十二節 貨幣之價值
第一款 貨幣價值之概念
第二款 貨幣價值之變動
第三款 貨幣數量說
第四款 貨幣數量說之反對聲
第五款 貨幣之數量與物價之關係
第五章 信用
第一節 信用之意義及要件
第二節 信用之種類
第三節 信用之機關
第四節 信用之利弊
第五節 信用之方式
第六章 銀行
第一節 銀行之意義
第二節 銀行之沿革
第三節 銀行之種類
第四節 行之效益
第五節 銀行之業務
第七章 紙幣
第一節 紙幣之發生及其功用
第二節 紙幣之概念及其種類
第三節 不換紙幣之發生及性質
第四節 不換紙幣之價值及弊害
第五節 不換紙幣之發行法
第六節 不換紙幣之銷除法
第七節 兌換紙幣之意義及性質
第八節 兌換紙幣之優長及利益
第九節 兌換紙幣之發行法
第一款 關於發行法之二思潮
第二款 限制發行之二法
第三款 銀行發行之二制
第十節 兌換之準備
第一款 兌換準備之必要之意義
第二款 兌換準備之種類
第十一節 發行並準備之制度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一部準備法
第三款 比例準備法
第四款 最高發行法
第五款 證券存記法
第六款 伸縮限制法
第八章 恐慌
第一節 恐慌之意義及性質
第二節 各國之恐慌史略
第三節 恐慌之起因及循環
第四節 關於恐慌之學說
第五節 恐慌之預防及救濟
第九章 國際貿易
第一節 國際貿易之概念及沿革
第二節 國際貿易之利益及弊害
第三節 國際貿易之特質及要件
第四節 國際貿易之學說及主義
第一款 自由貿易論與保護貿易論之史略
第二款 自由貿易主義與保護貿易主義之比較
第三款 自由貿易理論之分析
第四款 保護貿易理論之分析
第五款 保護貿易論之派別
第六款 兩主義之評論
第五編 分配論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分配論之沿革及位置
第二節 分配之意義及形態
第三節 分配之公平問題與所得之消長關係
第二章 地租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
第二節 地租之起因
第三節 地租與贏餘價值及價格之關係
第四節 地租與地價及其他所得之關係
第三章 工資
第一節 工資之意義及性質
第二節 工資之種類
第三節 工資之決定
第一款 關於工資決定之學說
第二款 工資與勞力需要之關係
第三款 工資與勞力供給之關係
第四節 工資制度之弊害及救濟
第五節 工資高低與勞力效果之關係
第四章 利息
第一節 利息之意義及種類
第二節 利息之起因
第三節 利息之標準
第四節 利息收受之反對聲及限制法
第五章 利潤
第一節 利潤之意義及特質
第二節 利潤之種類
第三節 利潤之標準
第四節 利潤之增減及存廢
第六章 保險
第一節 保險之起因及性質
第二節 保險之利益及條件
第三節 保險之種類
第四節 保險之經營及組織
第五節 勞工之保險
結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1[1932]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經濟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jing ji xue yuan lun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6],61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11,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11, 10 June 20234,635 × 7,289, 648 pages (49.2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經濟學原論 (1/1) by 張之傑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796,11240; 民國圖書.1; 經濟學原論)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