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545-11524 社會進化史大綱.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827 × 6,864 pixels, file size: 24.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4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社會進化史大綱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陸一遠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社會進化史大綱
Publisher
光明書局[發行]
Description

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研究社會進化的過程。包括社會形式及其發展、研究社會形式的材料等4編25章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社會形式及其發展
第一節 社會形式
第二節 歷代的社會階段
第二章 研究社會形式的材料
第一節 生物學
第二節 考古學
第三節 地質學
第四節 古生物學
第五節 人種比較學
第六節 文字學
第七節 其他
第一篇 原始共產社會
第一章 原始人類及其起源
第一節 冰期與過渡冰期
第二節 人跡之發現
第二章 原始經濟
第一節 原始人類的技術
第二節 火及其功用
第三節 食物
第四節 原始人類的職業
第五節 原始人類的居室
第六節 原始經濟的形式
第七節 原始經濟的弱點
第三章 原始人類的社會生活
第一節 關於科學的臆測
第二節 「群」
第三節 「群」的人數及其成份
第四節 群內成份的分界
第五節 性的關係
第四章 言語的起源
第一節 言語是社會關係的形態
第二節 言語的起源
第三節 言語的社會意義
第五章 藝術的起源
第一節 歌謳
第二節 舞蹈
第三節 樂器
第四節 繪畫術與雕刻術的起源
第六章 原始人類的塗飾與服裝
第一節 塗飾的目的
第二節 裝飾
第三節 原始人類的塗飾與裝飾
第四節 服飾
第七章 原始人類的心理
第一節 客觀條件對於人類心理的影響
第二節 原始人類與現代人類的心理的區別
第三節 原始人類之直覺和聯想
第四節 原始的邏輯
第五節 本性的傳遞
第六節 符咒與魔術
第七節 原始人類對於生與死的概念
第八節 死與生命
第二篇 氏族社會
第一章 採拾經濟進化為生產經濟的過程
第一節 原始人類的定居生活
第二節 石器技術的進步
第三節 原始人類的取火方法
第四節 新石器時期
第五節 原始時代的建築物
第六節 陶器
第七節 狩獵與犬
第八節 農業之起源
第二章 游牧與農業的發展
第一節 游牧與游牧生活
第二節 犁耕農業
第三章 氏族團體——圖騰
第一節 圖騰
第二節 族長
第四章 氏族的結合
第一節 母系氏族進至父系氏族的過程
第二節 父權的伸張
第三節 氏族
第四節 游牧氏族
第五節 農業氏族
第六節 大家庭
第七節 家庭公社
第八節 農業氏族與游牧氏族的區別
第九節 血族的報復
第五章 部落
第一節 部落是氏族的結合體
第二節 軍事行動
第三節 民眾會議
第四節 原始的民主主義
第六章 婚姻,家庭與婦女狀況
第一節 群婚
第二節 群婚制的破裂
第三節 多妻制
第四節 多夫制
第五節 賣妻制
第六節 多妻制的愛情
第七節 偶婚制
第七章 宗教的起源
第一節 埋葬的新形式
第二節 生死的原由
第三節 靈魂
第四節 河神山魅與野鬼
第五節 惡神與善神
第六節 萬物有靈論
第七節 宗教
第八節 神的崇拜
第九節 祖先的崇拜
第十節 圖騰
第十一節 祖宗的崇拜
第十二節 宗教的剝削
第三篇 封建社會
a 封建制度的背景
第一章 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
第一節 農村公社
第二節 農村手工業的發達
第三節 奴隸制的源始
第四節 交換的發端與經濟的不平等
第五節 家畜與穀物的借貸
第二章 最高政權的由來
第一節 軍事首領與武士團
第二節 朝貢
第三節 首領權力的增大
第三章 土地私有制的起源
第一節 大地主經濟
第二節 何謂「私有制」
第三節 土地的移動
b 封建制度
第四章 領地經濟
第一節 分地與農奴
第二節 農民對於地主的義務
第五章 農奴公社
第一節 農村公社的破壞
第二節 地主的「恩賜」
第三節 土地的掠奪
第四節 農奴公社的形成
第六章 封建關係
第一節 土地分配的原因
第二節 封土
第三節 附庸
第四節 自由佃農
第五節 特權的轉讓與地主的保護
第六節 附庸的轉就
第七節 封建階級的階梯
第七章 封建國家
第一節 什麼是國家
第二節 封建國家的產生
第三節 國家行政的機能
第四節 封建政權的分裂
第五節 特許權
第六節 國會
第七節 國王的推選與撤廢
第八節 諸侯對於國家的關係
第九節 國王與諸侯的鬥爭
第十節 英國的大憲章運動
第八章 封建時代的法律
第一節 禁例與習慣
第二節 血族的報復
第三節 以購贖代替血族報復的方法
第四節 第三者法庭
第五節 公社的法庭
第六節 諸侯的法庭
第七節 習慣法
第八節 法律
第九節 法庭對於諸侯的利益
第十節 封建法庭的階級性
封建城市
第九章 對外貿易的發展
第一節 部落間的交換
第二節 貨幣的發現
第十章 城市的起源
第一節 城堡
第二節 交換的地點
第三節 城市的發展
第四節 對內貿易的發展
第五節 城市是經濟的中心
第十一章 城市組織與城市生活
第一節 城市市場與商業的保障
第二節 鑄幣
第三節 城市政府與城市公社
第四節 商會
第五節 行會
第六節 藝徒
第七節 行會的形成時期
第十二章 封建時代的思想與宗教
第一節 封建時代的思想法
第二節 辯證法
第三節 封建時代的宗教
第十三章 封建制度的特徵
第四篇 商業資本主義社會
第一章 自然經濟的破壞
第一節 封建時代的國際貿易
第二節 市集
第三節 貨幣流通的發展
第四節 高利借貸
第五節 教會與高利借貸
第六節 貨幣經濟發展的結果
第七節 農業恐慌
第八節 十字軍
第九節 十字軍遠征的結果
第十節 農民解放的第一期
第二章 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一節 什麼是商業資本
a 工業
第二節 手工業與市場
第三節 中間商人
第四節 作坊主人剝削學徒的加緊
第五節 行會的限制政策
第六節 藝徒的聯合
第七節 罷工
第八節 行會內部的分化
第九節 市場的恐慌
第十節 家庭手工業
第十一節 城市手工業的破壞
第十二節 商業資本與礦業
第十三節 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十四節 手工場
b 商業
第十五節 商業壟斷
第十六節 「漢斯」
第十七節 商業新路線的探求
第十八節 殖民地
第十九節 西班牙的殖民地商業
第二十節 葡萄牙的殖民地商業
第二十一節 荷蘭的殖民地商業
第二十二節 資本的積累
第二十三節 英國的對外貿易
第二十四節 殖民地商業對於殖民地本身的影響
第二十五節 殖民地政策對於宗主國本身的影響
第二十六節 商業股票公司的發現
第二十七節 銀行
第二十八節 交易所
c 農村經濟
第二十九節 農村經濟的滅落
第三十節 「黑瘟」
第三十一節 英國在十六世紀的農村革命
第三十二節 西班牙的牧羊經濟
第三十三節 法國農村經濟的滅落
第三十四節 德國的農村經濟
第三十五節 大地主與中地主的鬥爭
第三十六節 商業資本對於工業與農村經濟之歷史的意義
第三章 商業資本時代的階級鬥爭
第一節 手工業者的暴動
第二節 農民暴動
第三節 貴族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
a 過去的農民運動史
第四節 法國的農民運動
第五節 英國的農民運動
第六節 德國的農民戰爭
第七節 農民運動的主因及其結果
b 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八節 尼特蘭革命
第九節 英國革命
第四章 貴族與商人的國家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國家的組織形式
第二節 專制政體
第三節 商人的特許權
第五章 商業資本主義時代的家庭與婚姻制度
第一節 婦女的家庭生活及其在生產中的地位
第二節 封建家庭的婦女狀況
第三節 封建時代的愛情
第四節 商人家庭的婦女狀況
第五節 手工業者家庭的婦女狀況
第六節 農民家庭的婦女狀況
第七節 多妻制
第八節 娼妓
第六章 基督教
第一節 封建時代的宗教
第二節 交換社會的宗教
第三節 猶太教
第四節 救世主義
第五節 猶太人的教區
第六節 基督救主
第七節 耶穌學說的轉變
第八節 商業一神論
第九節 國教
第十節 基督教的蛻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1[1932]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主題
InfoField
社會發展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0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she hui jin hua shi da ga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0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6:42,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6:42, 10 June 20234,827 × 6,864, 442 pages (24.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社會進化史大綱 (1/1) by 陸一遠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545,11524; 民國圖書.1; 社會進化史大綱)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